所庆动态

张述宽副院长出席广西亚热带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论坛(2022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暨广西热作所建所70周年学术交流会筹备会

    2022年7月4日,广西亚热带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论坛(2022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暨广西热作所建所70周年学术交流会(以下简称“学术年会暨学术交流会”)筹备会在广西热作所召开,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秘书长赵松林,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述宽,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广西热作所所长韦绍龙,党委书记池昭锦,院办公室、人事处、科技处、成果处、后勤处、计财处及相关筹备工作小组负责人等共23人参加会议。

    与会人员就学术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主题、人员规模、日程安排、受邀专家、疫情风险防控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张述宽指出,学术年会暨学术交流会是热作学术交流的盛会,对全方位展示宣传热带作物科技创新、热作所70年科技成果、支撑推动热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各筹备工作小组要认真落实会议部署要求,倒排时间、责任到人,高效落实各项筹备工作。要提升办会效果,邀请更多著名专家参会,提高会议影响力。要着眼于会议流程细节,优化酒店住宿、交通接驳、餐饮保障、参观基地等环节,细致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媒体聚焦

广西日报:布局农业全产业链 创新服务“三农”发展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全力打造亚热带特色一流强所综述

    冬日的暖阳下,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木薯种植示范区内一派丰收景象,机械收割机开足马力忙碌采收,粗壮结实的木薯经农户收拾后整齐装车……种植大户龙日荣介绍说:“今年旱情严重,各地木薯普遍减产,我们种的桂热11号木薯刚刚测产验收亩产达到3.5吨,比常规种植的华南五号每亩多了0.5吨,每亩收入4000元没问题。”

    同样的丰收景象也在兴业县卖酒镇上演,该镇今年种植食用木薯1000亩,平均亩产2吨以上,收购价每吨1500元,比本地普通木薯高出700元,增收效益很给力。

    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广西热作所”)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惠泽“三农”的生动写照。

    今年是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成立70周年。70年来,广西热作所始终保持胸怀大局、服务“三农”、造福人民的战略定力,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国家科技兴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从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栽培技术配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风险评估、食品加工到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布局农业产业链技术攻关,破解制约亚热带作物生产及加工难题,以优良品种、检测技术、保鲜贮藏、食品加工创新服务“三农”高质量发展。

    1 种业振兴行动跑出“加速度”

人民网:广西热作所:以科技助力农业产业 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热作所”)承建的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检测中心”),自2000年通过国家计量认证(CMA)和农业农村部机构审查认可后,先后承担全国和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抽查和质量安全普查任务,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质量安全监管、质量提升项目任务,“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检验服务,扮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卫士”角色,用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助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理念,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承担监测任务,做好监管助手

广西日报:广西热作所深耕热区特色优势作物研究 15个优良品种获农业农村部主推芒果、木薯品种选育推广全国领先

    本报南宁讯 (记者/李新雄 通讯员/宁蕾 实习生/韦春婵)“这几年靠种植桂七芒,我家盖了楼房,买了汽车。村里像这样的‘芒果楼’‘芒果车’有不少。”阳光下,田东县林逢镇公靖村韦日烈在果园里忙着采摘、分装芒果。他告诉记者,光种植芒果这一项,今年收入有10万元左右。与韦日烈一样,通过种植桂七芒增收致富的还有远在云南、贵州、四川的农户。

    8月11日,记者从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热作所”)获悉,该所多年深耕芒果、木薯等热区特色优势作物研究,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选育推广、丰产栽培上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累计收集保存各类作物品种资源4100份,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最重要的保存基地之一;育成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1个,15个优良品种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科研成果落地实施辐射国内15个省(区市)及27个国家,累计增加社会效益400多亿元。

    “瞄准农业生产一线难题开展前瞻性、关键性科学研究,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一直是我们所科技人员坚守的初心与使命。”广西热作所所长韦绍龙介绍。

人民日报客户端、南方农村报、南方+:澳洲坚果扎根广西,种植面积已超65万亩!

      澳洲坚果已成为广西特色经济林作物,带动八桂农民致富增收。

      眼下正是澳洲坚果成熟的季节,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果满山坡”澳洲坚果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5000亩连片种植的澳洲坚果一眼望不到尽头,翠绿、油亮、饱满的果实枝头高挂,展示着丰收的讯号。

    据了解,澳洲坚果又名夏威夷果,原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因其果仁油润可口、奶香馥郁且营养价值丰富,素有“干果皇后”美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当前世界栽培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果品之一。

    197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下称“广西热作所”)首次将澳洲坚果引入广西,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日照和降雨,为澳洲坚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从此澳洲坚果便在八桂大地上蓬勃生长。截至2021年底,广西澳洲坚果种植面积突破65万亩,位居全国第二,澳洲坚果已成为广西特色经济林作物,带动八桂农民致富增收。

培育良种

平均亩产增加250公斤

南方农村报:芒果香妃“桂七芒”,甜如蜜糖,四层奇香!

    桂七芒是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自主选育芒果品种。

    “我种了十多亩桂七芒果,今年的芒果品相好价格高,比去年增收了3万多块。”提到今年的收成,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永乐镇芒果种植户罗瑞英喜笑颜开。在我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百色,芒果种植面积达到136万亩,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桂七芒、台农1号芒、金煌芒、桂热芒10号等多个品种,其中桂七芒是近年来最热门的明星品种。

    四层奇香实力出圈

    造就桂七芒果明星地位

    在生产种植的芒果品种中,桂七芒有独特的“S”形身材、明显的果咀和始终青绿色的外皮,更有“香妃”“芒果调香师”“芒果之王”“中国最甜的芒果”等称号,风格独树一帜,它的出圈,离不开香、甜二字。

广西新闻网:广西热作所:守护番石榴种质资源多样性 助推番石榴产业发展

    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30日讯(通讯员 宁蕾  宁琳)7月中下旬,广西南宁市迎来了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位于南宁市兴宁区的农业农村部番石榴种质资源圃内也是一派热闹场景。工作人员正在给挂满小果的植株进行修枝、疏果和套袋工作,一旁的研究人员在指导并协助疏果套袋工作的同时也在细心地查看植株、幼果有无病虫害受害情况,记录挂果数量以及其他相关性状的观测。

所庆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