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促创新 实干担当结硕果—— 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做法

近日,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该实验室于2022年1月获批,一直以规范管理为基石、以创新突破为目标,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亚热带果蔬质量安全领域的科研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一、规范管理筑根基,项目建设稳推进

实验室建设始终严格遵循农业基本建设程序,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项目立项之初,便依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批复文件,明确总投资、资金来源及建设内容,为项目推进定下清晰框架。建设过程中,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实行法人制、合同制、招标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确保分工明确、高效协作。

在资金管理方面,实验室严格执行《农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专账专人管理,确保中央投资1298万元及地方配套145万元全额到位、专款专用。通过规范的政府采购流程,公开招标购置33台(套)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等高端设备,所有设备均顺利完成安装调试并正常运行,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二、平台建设拓维度,协同创新显活力

实验室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拓展科研平台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多维度、跨区域的创新合作网络。新获得广西亚热带特色水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认定,并连续两年在全区重点实验室年度考评中斩获优秀成绩;推动广西亚热带水果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完成转建批复,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际与区域合作方面,实验室积极搭建交流桥梁:与越南太原农林大学共建“中——越茶叶加工研发中心”,促进跨境农业技术交流;指导建立广西西林句町咖啡试验站,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广西亚热带作物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科技创新基地,进一步扩大了科研影响力。多层次平台的构建,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三、人才培育强内核,梯队建设结硕果

实验室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通过优化结构、完善机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铁军。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为依托,组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特色水果产业创新团队,形成了“首席专家引领、岗位专家支撑、青年人才跟进”的梯队格局。

一系列人才激励措施成效显著: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彰显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2人分别受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特色水果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方向;1人荣获“广西工匠”称号,凸显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同时引进巴基斯坦籍博士后Rasheed Usman,为团队注入国际化视角。多元化的人才队伍,为实验室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智力保障。

四、科研攻坚结硕果,成果转化惠产业

实验室聚焦亚热带果蔬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共立项项目48项,获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其中承担国家(部委)级项目4项;制修订标准21项,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发表论文69篇(含SCI论文21篇),授权专利41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更通过技术推广、示范应用等方式,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效推动了亚热带果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了重要力量。

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践表明,只有坚持规范管理、聚焦创新驱动、重视人才培育,才能不断提升科研实力与服务能力。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为亚热带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

 

 

热作所  麦荷供稿

一审一校:孟开开

二审二校:刘思朝

三审三校:覃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