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广西热作所2024年记功人物风采:创新驱动与管理赋能的先行者
2024年,广西热作所的科研工作者与管理骨干们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奋斗篇章,从芒果种质资源研究到木薯产业革新,从科普创新到人才管理,他们用专业与担当勾勒出热作所的奋进图景。
黄国弟:芒果科研领域的带领者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芒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国弟作为芒果研究的学术带头人,2024年在科研项目与成果转化方面成果丰硕。主持完成的广西芒果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芒果良种培育、引进筛选与示范》及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广西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 —— 以芒果为例》2个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在成果奖励方面,作为第三完成人完成的《特色芒果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实现了在芒果品种选育领域的技术突破。
作为广西芒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他不仅在科研项目上表现卓越,还积极推动团队协作。他带领团队参与编写《云南芒果种质资源 DNA 指纹数据库》专著,提升了团队整体的研究水平,并为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同时,他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性建议,主持完成的《芒果种质资源矮化效应的预测技术研究》《一种提高果树水肥吸收效率的水肥共施方法》等4项成果通过成果登记,为广西芒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他的努力使得广西芒果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也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军:木薯产业升级的推动者
广西木薯研究所的李军在 2024 年成为木薯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李军凭借在木薯科研及产业推动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广西工匠”称号,高度肯定了他多年来在木薯领域的深耕与创新。
他主持完成的 “食用木薯新品种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与示范”成果获2024年度广西产学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首创食用木薯冷冻贮藏工艺和标准技术,建成国内首座大型食用木薯专用冷库,攻克鲜木薯贮藏保鲜难题,实现全年供应,打破产业低效瓶颈。
作为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军带领团队选育出 GR911、桂热4号等10多个优良品种,2024年“桂热11号”“桂热13号”品种使用权成功转让。其中“桂热10号”作为广西首个国审木薯品种,被全国众多食品店选用,带动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推动木薯向高附加值食品转型。此外,他多次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赴卖酒镇卖酒村交流育种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链条科技支撑。
谢萌:后勤保障与工会工作的实干者
广西热作所工会主席、后勤服务中心的主任谢萌在2024年以务实作风推动多项基建与工会工作,于2024年获得“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荣誉。
作为工会工作的重要力量,谢萌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组织职工举办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大力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他重视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会工作台账。并积极为单位争取先进劳模、广西工匠、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以实际行动为热作所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项目建设中,他始终坚持注重细节、严格把控规范要求的工作原则,亲自到现场召开会议,深入讨论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及不可预见因素,为亚热带果蔬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热作所(东盟)亚热带植物园、农业农村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用优质的后勤保障工作助力科研事业不断向前。
施丽雅:人才强所战略的践行者
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的主任施丽雅,长期致力于人才体系建设,她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广西热作所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注重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搭建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2024年,她在推动我所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助力我所首次引进外籍人才,并助其获得高级职称,成为自治区首位职称认定的外籍人士;通过公开招聘引进硕士研究生14人、调入3人,持续优化人才结构。
在人才培养与激励方面,施丽雅认真做好各类人才推荐申报工作,2024年1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是我所时隔8年再获该荣誉。1人获得广西第一批青苗人才资助经费。助力青年科技人员获得经费支持,并鼓励科技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和进行职称申报工作,2024年正高获得人数创历史新高。组织所内40位党务工作者、青年干部在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举办 “党建引领热作所新时期发展”专题培训班,以实际行动助力热作所新时期的发展与建设。
施丽雅在2024年以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人才强所战略落到实处,成为推动单位人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思朝:科普创新的先进者
刘思朝,广西热作所亚热带植物科普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在2024年度带领团队开创了科普工作新局面。在活动策划方面,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成功开展了“湖光杉色正当时”全民科普乐享节、“草木香,佑安康”端午主题文化节等精品活动。其中,团队原创设计的咖啡科普展及“大咖”卡通形象在广西咖啡创新发展交流会上获得广泛好评,相关活动成效获得《农民日报》等权威媒体专题报道,显著提升了热作所的社会影响力。
在科普内容创作方面,团队实现了全媒体矩阵式发展,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科普中国等平台发布优质科普内容,视频作品单条平均播放量突破6000次;《菩提树的“小尾巴”有点意思》荣获广西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微视频一等奖;《辟谣五色糯米饭是黑科技》在南宁文旅平台创下5万余次播放记录;出版的《花术间的智慧:民族植物学自然笔记》科普读物获得广西科普读物大赛三等奖。
2024年,团队成员在广西科普讲解大赛中斩获2项优秀奖,“广西热作所亚热带植物园”微信公众号获评广西优秀科普栏目,刘思朝个人荣获广西优秀科学传播人物称号,组织的“守护种苗”主题系列活动荣获2024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同时,团队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推动热作所成功获得四项重要资质认证:全国热带作物科普基地、广西热作所科学家精神宣讲工作室、广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兴宁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热作所科普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杨祥燕:一线科研工作的进取者
经济作物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杨祥燕,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果树分子育种与生理指标测定方面的工作。她在科研项目申报领域表现出色,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及市厅级等各级科研项目。
2024年,她扎根于一线科研工作,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认真做好菠萝种质圃日常管理工作以及菠萝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通过不懈努力,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菠萝特色种质资源的细胞质多样性研究》成功获得立项。这是我所在2024年唯一申请成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科研能力的认可,也标志着她在菠萝种质资源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
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她还获得了广西农科院基金项目立项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立项1项。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积极参与菠萝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并积极协助部门团队开展实验工作。
从热带水果种质资源研究到木薯产业升级,从科普创新到人才管理,广西热作所的记功人物以专业素养突破技术壁垒,以服务热忱连接科研与产业。他们的2024年工作图谱,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广西热作所新发展建设期和“四梁六柱”学科建设的生动诠释。希望广大职工,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担当,为广西热作所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热情与奋斗精神,共同推动科研事业迈向新的高度,续写广西热作所的辉煌篇章。
热作所 麦荷供稿
一审一校:杨贵兵
二审二校:刘思朝
三审三校:覃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