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西热作所科技人员首次明确了不同分子伴侣在ABA-scFv结构保真与功能性能间的平衡机制
近日,广西热作所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机理与评价团队科研人员在国际知名SCI期刊《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中科院3区,影响因子5.6)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chaperone effects on recombinant yield and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an ABA-specific scFv in Escherichia coli”的研究论文。
图1 论文首页截图
单链可变片段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scFv)因具有高特异性和可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在农业生物技术和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针对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的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长期受到错误折叠与聚集的限制。该研究系统比较了五种分子伴侣质粒(pG-KJE8、pGro7、pKJE7、pG-Tf2、pTf16)对ABA-scFv表达、结构及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子伴侣显著影响重组抗体的可溶性产量与功能特性。触发因子(pTf16)显著提高了可溶性scFv比例(由14.20%提升至19.65%),而DnaK-DnaJ-GrpE系统(pKJE7)获得最低的IC₅₀值和最高灵敏度。圆二色谱与红外光谱分析显示,pKJE7辅助表达的scFv具有更接近理论β-折叠比例的构象,pTf16辅助则显著减少非天然α-螺旋形成,从而提升特异性。两种体系共同揭示了分子伴侣在调控抗体构象精确折叠与结合特性中的关键作用。
图2 用不同分子伴侣处理ABA浓度(0、25、50、100 ng/μL)时,通过圆二色光谱法测定ABA-scFv二级结构的差异。
该研究首次明确了不同分子伴侣在ABA-scFv结构保真与功能性能间的平衡机制,为低成本、可定制化的植物激素免疫分析技术提供了实验基础。
广西热作所陈仕淼为论文第一作者,陆覃昱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基础科研业务专项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热作所 陈仕淼供稿/供图
一审一校:单 彬
二审二校:刘思朝
三审三校:覃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