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广西云-广西日报:开展跨国木薯产业交流 助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11月4—7日,“第六届深化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国际研讨会—国际木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专题”顺利召开。会议期间,中国—东盟木薯联合研究中心在广西南宁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在木薯产业领域的合作迈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本次研讨专题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广西热作所)主办,广西木薯研究所、广西热带作物学会承办,以“携手共进,开创国际木薯产业辉煌新篇章”为主题,吸引了中国、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7个国家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科研专家、政企代表齐聚南宁。
、
广西木薯研究所所长李军研究员作《中国食用木薯产业化发展概况和展望》报告。宁蕾 摄
在中国—东盟木薯联合研究中心合作交流会上,各方代表阐述了本国木薯研究热点与技术需求,围绕品种改良、病虫害绿色防控、产业链延伸及市场拓展等议题深入探讨,就建立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机制、共享技术成果、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等达成合作意向。随后,广西热作所所长陈赶林还为13名与会代表颁发了国际“友谊勋章”,深化了国际合作情谊。

与会人员观摩2025年兴业县农民丰收节上的木薯桂热10号。宁蕾 摄
揭牌仪式上,广西木薯研究所所长、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军介绍,木薯是保障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中国—东盟木薯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效整合区域科研力量,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为全球热带农业国际合作提供“中国—东盟样板”。广西热作所自1986年起,已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泰国罗勇大田作物研究所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开展长期广泛合作,选育出桂热10号、桂热13号等优质品种,研发了多项实用技术,累计推广桂热13号超60万亩,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专家表示,随着联合研究中心各项工作的推进,中国与东盟的木薯产业合作将在多方面发力:在品种创新上,聚焦抗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共享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在技术突破上,联合攻关绿色种植、病虫害防控、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降低采后损耗,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产业融合上,推动构建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促进跨境市场对接与资源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