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选育小木瓜,培育大产业
2024年度广西热作所广西科技进步奖励获奖项目系列报道之
选育小木瓜,培育大产业
—记2024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加工型番木瓜桂热1号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2025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加工型番木瓜桂热1号新品种培育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单位历经十六载研究完成,育成广西首个加工型非转基因番木瓜品种“桂热1号”并产业化应用,技术成果已成为乡村振兴推广应用的典范。
聚焦产业问题,突破技术瓶颈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除了作为时令性果蔬供应市场外,其加工产品更富有使用价值和高产值效益,如木瓜酱菜和木瓜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主要来源于未成熟的番木瓜果实,木瓜浆经过膜分离、浓缩、灭菌、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技术得到精酶,木瓜蛋白酶以其天然、安全、酶活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而17斤木瓜浆才能提取到1斤200万活性的精酶,产出率低导致其价格也不菲,目前市场价格100万元/吨,因此,加工型番木瓜品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科技赋能农业创新,攻关成果为产业添动能
“种了那么多年番木瓜,我们什么时候能种上广西自己的番木瓜品种,怎样种才能结更多的果呢?”出差的时候听到农户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这不禁让团队深思,怎样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新品种,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技术才能结更多的果,种出来的果能不能做成更多的产品,解决销路问题,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团队暗下决心要一一攻克这些难题。
团队从收集种质资源开始,建立种质资源圃,对收集的种质进行鉴定、评价,应用 SRAP、SCoT 分子标记对收集的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农艺性状表现及转基因检测技术,筛选出优异种质蓝茎为母本,穗中红 48 为父本的非转基因组合进行杂交,获得 F1 代,再经过单株筛选、品种比较试验及区域试验、生产试种,最终培育出早结、高产、酶活性强、抗病性强的非转基因加工型番木瓜品种桂热1号,2011年获得广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填补了广西自主选育番木瓜品种的空白,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十三五”期间唯一的番木瓜主导品种,也用实际行动给了农户一个满意的答复。
检查生长情况
番木瓜桂热1号硕果累累
针对番木瓜育苗出芽率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团队研发“育苗+催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苗”的育苗技术,出芽率达到95%以上,比生产上提高了15%,种苗种植成活率达到97%。番木瓜主要的一个病害是环斑花叶病,连作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针对该问题,团队研发“秋播春植+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春番木瓜—冬芥菜轮作”的栽培技术及高效低毒的药剂,番木瓜环斑花叶病发病率减少56.1%,番木瓜产量增加20%,番木瓜与芥菜轮作的栽培模式是在冬季番木瓜长势弱,产量低的季节轮作生长周期短的芥菜,翌年3月继续种植番木瓜,既可实现短期轮作,减少花叶病的发生,又可充分利用土地及气候资源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技术让农户种的番木瓜树硕果累累,农户的脸上也溢出了丰收的喜悦。
木瓜酱菜进行小包装后很快会发生胀袋、发酸等问题,生产及销售受到限制,针对该问题,团队经过不断实验并总结工艺进行技术调整,研制出包装前将0.5‰山梨酸钾添加到木瓜酱菜半成品中,采用PET/AL/PE复合袋真空封口包装,以90℃水浴杀菌10分钟,解决了木瓜酱菜储存过程中容易胀气、酸败、失脆等问题,并形成了广西地方标准DB45/T 2736-2023,为提高木瓜酱菜的产品质量,打造广西木瓜酱菜品牌、提高番木瓜整体经济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技术也让番木瓜实现了多用途的利用,促进了产业全链条的升级。
桂热1号用于制作木瓜干丝
小木瓜的世界之旅
团队合作企业广西南宁正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推广应用番木瓜桂热1号提取木瓜蛋白酶,从育苗开始到农户种植,真正做到从源头监管,高质量的木瓜蛋白酶深受客户的青睐,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每年都通过海外客户的审查,应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小木瓜真正走出了国门,踏上了世界之旅,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农业科技力量。
桂热1号用于提取木瓜蛋白酶
不忘初心,科技助农
从种质资源的收集到育成品种,再到生产实践的应用直至走出国门,广西热作所番木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团队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和科研成果体现了体现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真正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研成果助农、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热作所的这一获奖成果,体现了热带作物育种与产业化应用领域的综合实力,未来,他们将继续以种质资源收集为抓手,结合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培育适应本土气候与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打通“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发展特色种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最终形成“资源保护—品种创新—产业孵化—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可持续的科技动力。
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察看病害发生情况
团队简介:
成果完成团队由广西热作所番木瓜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团队、果脯加工研究团队和亚热带水果储运保鲜技术及设备研究团队联合组成,核心聚焦番木瓜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及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与加工及配套装备研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7人,硕士15人,获广西高层次人才1人,广西杰出工程师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综合试验站长1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广西科技厅等各类项目49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农科院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和十大新装备奖2项,中国热作领域十大国际合作案例等奖励。
热作所 陈燕供稿/供图
一审一校:陈豪军
二审二校:刘思朝
三审三校:覃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