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攻坚克难,原味果脯香飘全球

十三载攻坚克难,原味果脯香飘全球

——记2024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热带水果原果风味果脯加工技术与设备创制及应用”

2025年广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广西农业科学院直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 “热带水果原果风味果脯加工技术与设备创制及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由广西热作所果脯加工研究团队和亚热带水果储运保鲜技术及设备研究团队成员历经十三载研究完成,突破了我国果脯产业“有规模无特色”的发展局限,其技术成果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典范。

直面产业困境,确立研发方向

中国与东盟及非洲国家是世界热带水果主产区,热带水果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因热带水果上市集中、保鲜期短,鲜果流通损耗率高达30%。加工是实现增值减损的有效方式,果脯蜜饯作为我国水果加工的主要产品及传统出口品类,年产值超千亿元,然而市场长期以单一甜味的传统果脯为主,缺乏凸显水果原味的创新品类。这种“有规模无特色”的现状,制约着产业升级。

2004年,香港客商提出研发保留芒果鲜果风味的新型果脯需求。当时,国内外尚无成熟技术先例,传统工艺依赖高盐高硫腌渍的果胚或未成熟水果作为原料,无法保留鲜果特有风味,原果风味加工技术领域几乎空白。基于这一产业痛点与市场需求,点燃了以冯春梅等广西热作所饮料厂技术部科技人员攻关决心,旨在填补市场空白,提升热区农民的经济收益。

十三载技术攻坚,突破多项技术难题

“科研从来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一点点啃硬骨头。”冯春梅的这句话,体现了团队十三年攻关的实际情况。

团队首先面临热带水果成熟度不均、加工品质波动大的问题。由于缺乏现成技术参考,团队从原料源头切入,开展基础催熟实验。通过反复调整乙烯利浓度、温湿度参数、持续观察果实变化,在多次实验失败后,厘清了催熟关键因子,最终使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的外观、质地、风味“三要素”协同一致性提升至90%以上,为后续生产奠定基础。

风味保留是另一项关键挑战。热带水果的独特香气在传统热加工工艺中易流失。冯春梅及团队成员针对糖渍、干燥等环节进行反复试验,通过改变糖渍方法、精准把控糖渍时间、细微调整干燥温度等方式,成功实现果脯对热带水果浓郁果香、自然色泽及柔软口感的保留,使原果风味果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

针对热带水果果形不规则、加工依赖人工、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团队联合广州达桥食品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从零开始研发加工设备。经过对智能“三去机”削皮厚度的反复调试、沥糖水架的三次迭代、智能设备的多次试运行及全流程生产线的贯通,耗时十年填补了国内果脯保形加工机械化的空白,建成第一条全流程保形加工生产线,设备入选“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装备”。

技术走出国门,服务国际市场

科研的价值体现在技术突破与产业服务、国际连接的结合中。2015年,团队受邀前往马达加斯加进行技术推广,开启热带水果加工技术的国际传播历程。

在海外推广过程中,团队面临长途飞行、水土不服、当地生产设施简陋、原料特性差异大等挑战。在越南加工基地,团队顶着高温调试设备;在乌干达等非洲国家的生产车间,克服语言障碍,从基础操作开始指导当地工人,直至其能独立完成工序。为适配不同国家的水果特性,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出国时间,白天跟踪生产,夜间测算数据,常通宵调试以确定最优工艺参数。“只要能让技术落地,再苦再累都值得。”冯春梅的话道出了团队的初心。正是这份跨越国界的担当,让中国的加工技术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

如今,这套凝聚着中国科研智慧的技术与设备,已在越南、柬埔寨、乌干达等8个亚非国家援建了25个海外加工基地,原味果脯走进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市场;自主研发的设备通过欧盟CE认证,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典范,2023年入选“中国热作产业十大国际合作案例”。

2015年在马达加斯加开展实验情况_副本.jpg

2015年在马达加斯加开展实验情况

“三段式”跨境加工合作运营模式(冷链糖渍运输).png

“三段式”跨境加工合作运营模式(冷链糖渍运输)

2017年在越南开展技术培训_副本.jpg

2017年在越南开展技术培训

坚守科研初心,助力产业富民

十三载攻坚克难,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线应用,从八桂大地到亚非的生产车间,冯春梅带领团队用脚步丈量初心,用成果诠释着科研工作者最厚重的使命,让技术扎根大地,让创新惠及民生。

此次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是对该团队科研工作的肯定,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写满了日复一日的坚守:为了突破技术瓶颈,甘愿在失败中反复摸索;为了让技术走出国门,宁愿在异国他乡彻夜不眠。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热带水果的原味香飘更远,让热区农民的“钱袋子”更鼓,让中国智慧点亮更多国家的产业希望,让更多人共享科技带来的甜蜜。

团队简介:

成果完成团队由广西热作所果脯加工研究团队和亚热带水果储运保鲜技术及设备研究团队联合组成,核心聚焦热带、亚热带水果采后与加工及配套装备研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5人,硕士12人,获广西高层次人才1人,广西杰出工程师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广西科技厅等各类项目42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农科院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和新装备奖2项,中国热作领域十大国际合作案例等奖励。

热作所  罗朝丹供稿/黎新荣供图

一审一校:刘功德

二审二校:刘思朝

三审三校:覃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