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日报:木瓜满枝 “金丝”出厂
木瓜满枝 “金丝”出厂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 凝 通讯员 汪京京 黄绥淼 文/图
广西热作所专家陈燕(右一)在横州市“桂热1号”番木瓜种植基地,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流水线上加工完成的木瓜丝酱菜。
我在现场
初秋的横州,正值木瓜(学名番木瓜)采收高峰期。9月10日凌晨5时,记者来到横州市马岭镇莲新村,几束灯光在墨色中闪烁流动。瓜农俯身于一人多高的木瓜树旁,熟练地在青木瓜表皮划出三道浅痕。乳白色的浆液瞬间迸出,缓缓滴落于地上的收集盆中。
“这浆液所含的蛋白酶是食品、医药和护肤品的重要原料,每公斤能卖60元左右。”莲新村木瓜种植大户卢其成笑着对记者说,“木瓜成熟后,卖果又是一笔收入。今年种了400亩木瓜,产值预计能有100多万元。”
在良和村的“桂热1号”番木瓜种植基地,饱满的番木瓜簇拥枝头。“这个品种抗病强、产量高,亩产量可超万斤,比普通品种多收250—500公斤。”该基地负责人黎桂柏介绍。
木瓜的“金色蜕变”,远不止于田间。当天上午9时,广西瓜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半自动化生产线徐徐运转,青木瓜经历削皮、打丝、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实现从切好农产品到“农商品”的跃升,成为餐桌上可口的佐餐小食。该公司负责人陈泽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鲜瓜地头收购价每公斤0.3元,约10公斤鲜瓜能出0.5公斤干丝,出厂价每公斤16—18元,经济效益翻了3番。”去年,企业消化鲜木瓜40万公斤,产值超千万元。今年以来,意向订单金额已突破1800万元。
在横州俊恒食品有限公司看到,为拓展木瓜产业链条,该公司开发出木瓜丝、果脯等多元产品,让木瓜从时令鲜果变身四季食品,市场空间大为提升。
目前,横州市已有木瓜加工企业18家、木瓜加工作坊140多家,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木瓜产业茁壮成长,离不开科技赋能与政策扶持。马岭镇党委副书记甘涓兴介绍,当地通过推广优质种苗、套种技术、搭建产销平台等举措,持续为木瓜产业注入新动能。在清泉村木瓜套种示范基地,木瓜树下套种的辣椒长势喜人。这种“以短养长”的模式,有效弥补了木瓜生长初期的收益空窗,实现“一地多收”。去年,马岭镇木瓜鲜果亩产量最高达7500公斤,木瓜浆采收量最高达每亩65公斤,平均每亩收入五六千元。
记者采访时,正逢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专家陈燕带队深入田间,为番木瓜种植户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她说,横州番木瓜产业崛起的关键在于以该所自主选育的广西首个加工型非转基因番木瓜品种“桂热1号”为代表的良种持续推广。“抗病强、产量高、品质优,科技真正成为农业增效的核心支撑。”从育苗种植到深加工,一条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据横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起,全市番木瓜种植面积就已达4万亩,成为广西番木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鲜瓜超37万吨,综合产值达13亿元,番木瓜产业直接带动当地3万农户就业。
暮色四合,卢其成结束一天劳作,站在田埂上远眺。不远处,瓜图公司车间依然灯火通明,机械运转声隐约可闻……
原文链接: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5-09-17&code=022&xuhao=5